前面提到的成衣在確認樣板后,經制作工業紙樣(推板)、排料、裁剪、縫制、成品檢驗、包裝等而投放市場的程序,概括了成衣生產的整個過程,也是現代化成衣生產通用的方法。這是經過產業革命后美同第一臺縫紉機問世之初的社會化生產方式到今工逐漸完善的結果。因此,不論采用哪種生產方式,其生產程序都是相對穩定的,這對生產管理規范化和產品開發的系列手段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常規情況下,一件成衣的制作完成都是從選料開始,經過設計、繪制樣板、裁剪、縫制、整燙過程。在生產方式上主要采用“分科生產”和“全件生產”兩種。分科生產方式是以工場化生產為特點;全件體產方式是以服裝店量體裁衣的設計加工為特色。前者是以標準化、規范化、(一定)規;、機械化的分科工序批量進行生產。因此,一件成衣產品要經過各種人員、各種上序,通過嚴格的流程管理、技術控制完成。根據成衣品種的定位情況,自動化程度、職工的技術水準、管理水平和形式,以及資金情況等條件有所不同,分科的生產方式又可選擇采用流水線式、半流水線式和捆扎式。
但無論采用哪種生產方式,其產品的標準化、規范化、系列化要求不變,這和成衣生產的程序不變有關。一種成衣制品在進入市場之前,必須通過策劃部門、采購部門、計劃部門和營銷部門綜合信息的分析決定產品類型,然后進入技術邪門。在技術部門中設計具體的款式、打板、制作樣衣,經過確認后制定出生產工藝及流程工序指導書,進人生產部門。
在生產車間,經過裁剪、縫紉、整燙、檢驗、包裝等工序發送商店。然后再將商店不同銷售方式的結果和消費者對演產品認可程度的信息反饋到策劃部門,成為決策開發下一個成衣類型的依據。這種從策劃到生產、流通,變成信息再反饋到策劃中的網絡循環模式,及其各環食的有效性成為成衣生產成敗的關鍵。但作為設計者來說,沒有必要面面俱到,只要在這個網絡中,能充分發揮設計應有的作用,網絡就是有效的。從整個網絡系統中看,技術部門仍是關鍵,設計和樣板技術又是技術部門的關鍵。因為它對上(策劃者)要能正確、充分的理解決策者對產品開發的意圖,并且要準確有計劃地通過紙樣設計和工藝技術指導完成樣品的研制;對下(生產部門)要為生產提供準確有效的工藝參數、生產流程及各環節的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程,并對生產過程、產品質量和造型效果具有監督保證的責任和義務。生產部門是執行部門,但生產方式可以根據規模、產品特點、員工的技術水平等因素決定采用大分科還是小分科。
一般規模越大、機械化程度越高,產品定型、批量大,分科就越細,流程越長,即所謂的大分科。分科越細,工人的技術工作范圍就越小,這樣可以使復雜、技術性強的勞動變成簡單程序化的勞動,反而能提高質量,縮短單件產品的工作時間,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提高產品的附加值。因此,在成衣的高品質產品中,各項指標完全不低于單件定做的服裝,但其管理水平要求很高。也就是說,高品質的成衣,只用一個人將它的全部技術都掌握是不現實的,其速度也不可能適應社會化需要。如果把一種產品的全部技術分解為若干個小工序,分配給幾個人分別去完成,這樣每個分科的小工序就有可能因人(不同技術水平和特點)而異(不同難度的工序)精工細作,同時可以有效地施展機械化專用設備,形成各把關口殊途同歸的局面。這是成衣產品品質完全木低于單件時裝的關鍵所在。雖然成衣生產的工人技術不如量體裁衣的師傅全面,但它可以通過技術分解、提高單科技術水平再重新組合的群體優勢來達到或超越“單件制作”的品質。這說明管理水平決定了產品品質的水平。而單件制作是通過師傅一人完成服裝加工的全過程,師傅是什么水平。服裝品質就是什么水平,幾乎沒有管理問題。
但前者投資大,風險也大,后者則相反。因此,成衣產品用怎樣的形式才能合效地緩解這種大投資、大風險的壓力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從成衣生產過程的分科程度分析,定型產品更適合于工業化生產,如西裝、襯衫、西褲等。然而,在成衣制品中大部分是非定型產品,如女裝、童裝、休閑裝等,僅它們的市場很大,也更需要工業化生產。即這類產品又要符合非定型產品的市場需求,又要有力于或不完全改變分科生產和規范管理的有效性。成衣系列產品的本質特征正是為此產生的,其本質特征并非我們常見的那種諸如臉譜、彩陶的形式系列,而是從根本上適應非定型產品的工業化生產和管理的需要。最容易理解的解釋是,成衣系列產品就是變化有序的定型產品。